万花楼风论坛,杭州龙凤桑拿spa论坛,杭州龙凤桑拿spa论坛,老哥稳全国茶楼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封面故事|艺技融合打造中国丝绸品牌风骨!达利丝绸入选“2025 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发布
文章来源: 2025-08-26


  近日,在海宁许村召开的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上,“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正式发布。其中,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凭借其让古老丝绸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璀璨新生的品牌叙事成功入选,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典型案例。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达利丝绸深耕传统产业与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以时代视角重构传统价值的行业觉醒。正如达利丝绸董事长林平所言,一个有生命力的面料品牌,它不仅能够汲取过去的文化源泉,从中获得滋养;还能着眼当下,将生活的美学演化为品牌内在的肌理;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放眼未来,以可持续发展,体现品牌对环境的友好,对社会的担当。因此,中国品牌的美与力量,体现在以文载业、以智取胜、以美塑心、以德养业。唯有如此,中国品牌才能内外兼修,形神兼备!
  达利丝绸始于1956年新昌民间小作坊组建的城关综合厂,如今已蜕变为拥千余专业人才、全球顶尖生产线及多国设计中心的行业领军者,以2000万米年产能滋养全球品牌,用坚守与创新续写丝绸荣光。60多年来,达利丝绸从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时尚焕彩、绿色发展四个维度打造中国丝绸品牌的故事,为整个产业提供了深刻启示:当千年织锦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科技工艺深度交融,不仅能唤醒沉睡的文化记忆,更能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内核,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的文化动能与创新活力。
  文化引领:
  强化“风格力”,传播中国丝绸魅力
  在林平看来,文化是产品的灵魂,是设计的源动力,也是管理企业的法宝——具备独特的“风格力”,是达利丝绸成为达利丝绸的最大原因,也是面料品牌与时装品牌,完成风格对话,琴瑟和鸣的必备条件。艺技的融合,也是当代中国丝绸品牌,不仅具有表相之美,更具有“骨相之美”的必由路径。
  在传播创新方面,达利丝绸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20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5大阪世博会等诸多国际性重要活动中,达利丝绸产品均炫目登场,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丝绸的魅力。
  在文旅创新方面,达利丝绸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布局,依托中国丝绸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结合企业自身优势,通过丝绸文化博览园、越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项目的实施,将产业、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全面推进传统丝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转型发展,创造性地开发了“丝绸世界”文化旅游项目,被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和“浙江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科技赋能:
  精研“智造力”,引领行业变革
  走进达利丝绸生产车间,只见两层楼高的厂房里,几百台织机纵向排开,机械臂上下翻飞,昼夜不歇。
  在达利丝绸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其核心驱动力。2019年,公司就通过“数智赋能、绿色发展”,在纺织行业率先自主研发了智能化无人值守黑灯车间,建立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流程数智一体化系统,实现“夜间无人制造”,并把这部分产量收益计算给车间员工,助力增收致富。前准备车间由原来的700多人,减少到50人左右,真正实现“数实融合”。
  2022年12月,公司生产车间再次升级,研发的5Gn+MES-INA智能丝绸配饰工厂全面投产。在这个新体系下,企业实现了制造一体化、管理智能化、数据信息化、控制自动化的智能丝绸配饰工厂,实现了从设计、织造、裁剪、收发、车缝、整烫、钉标到检验、包装的一体化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生产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产能提升了5—10倍。
  产品销量的增长离不开稳定高效的质量把控。达利丝绸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精准度实现质的飞跃。引入机器人参与生产环节,通过机器人进行智能搬运、称重、打印标签和码垛等工序的操作,并导入WMS进行货物信息管理及AGV替代人工搬运,实现无人化搬运作业,信息化仓储管理。
  在刚刚结束的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上,达利丝绸以AI技术与人工相结合的创新方式,用12000针高密织造技术和12色桑蚕丝纬线,将浙江11个城市的标志性美景织入丝绸文创产品,将28届世博会标志性元素在38米长卷上跨越时空相遇,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丝绸产业的创新活力与文化魅力。
  时尚焕彩:
  涵养“审美力”,绽放丝绸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时尚的永恒主题,也是创意设计的灵感源泉。” 为了让丝绸产品在时尚浪潮中站稳脚跟,达利丝绸深耕原创设计,从自然与生活中汲取灵感。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纺织摄影协会会长,林平以精湛摄影技艺捕捉万千生态之美,将这些独一无二的自然图景与AI技术结合进行二次创作,化为丝绸面料上流动的创意。
  不仅如此,林平还鼓励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去世界各地寻找灵感,感受不同类型时尚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时尚行业,只有我们的员工拥有了审美技艺与全球视野,我们的品位才会提高,产品才能精进?!彼3R既嗣前蜒酃饩劢沟皆瓷杓?,唤起社会对丝绸艺术的喜爱与共鸣,并激励设计人才通过创新设计来传承和发扬丝绸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和现代创新,共同塑造中国丝绸的新形象。
  达利丝绸的时尚表达从不局限于产品本身。园区与车间里,身着丝绸服饰的模特海报随处可见,镜头前的主角不是专业模特,而是企业员工——从普通工人到管理层,每个人都在用自信的姿态诠释丝绸之美?!笆鄙惺且恢肿孕?,我们要做的,就是唤起更多人对丝绸艺术的热爱与认同。” 这份从内而外的时尚底气,让丝绸的美学价值超越了面料本身,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态度。
  绿色发展:
  提升“未来力”,构筑可持续发展蓝图
  作为丝绸领军企业,达利丝绸始终以“织绸、结网、建生态;诚信、协同,赢未来”为发展策略,以设备迭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以清洁能源构建低碳模式,以数智赋能达到降本增效,以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低碳经营模式,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绿色制造方面,公司实现了屋顶全光伏覆盖,装机容量达到8兆瓦,天气良好时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甚至有所富余。达利丝绸还建立了一个2兆瓦的储能电站,有效节省成本,效益显著。目前,达利丝绸的装机容量在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逐步实现了绿色能源的使用,并向零排放目标迈进。
  在绿色生产方面,公司开发了一次成型纺织双面数码印花技术,弥补了单面数码印花的工艺缺陷,极大地促进了数码印花行业的高速发展。该技术获得了“纺织之光”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达利丝绸还率先掌握了丝绸面料清水精练关键技术,通过对丝绸面料精练设备改造和工艺革新,实现丝胶蛋白回收提取,降低真丝面料精练废水处理成本,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绿色认证方面,公司取得了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GOTS)、全球回收标准(GRS)等多个国际认证;素绉缎产品被评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浙江省清洁生产阶段性成果企业”“浙江省节水标杆企业”“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浙江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
  达利丝绸入选“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是对其多年来坚守非遗传承、创新发展的高度认可。在未来,达利丝绸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文化传承为使命,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让古老的丝绸技艺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
青川县zcl764| 萍乡市7zf387| 龙泉市7ym774| 航空ud7660| 田东县zrx629| 资兴市c7z463| 黎城县buq642| 巫山县8nv943| 布尔津县fc6180| 常德市vyp232| 繁昌县i6j198| 乌拉特后旗eds992| 积石山6bn857| 应用必备dc681| 昌邑市wl6143| 洛宁县wqv846| 台北县h7d991